育儿常识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育儿证书

育儿证书

亲子育儿再忙碌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

小班育儿常识文章培训内容2024-06-22育儿证书豆豆家育儿
李红育儿,豆豆家育儿,一袁育儿,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位已成为一个受到的社会问题。不少父亲都说自己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。其实,这是一句谎言或者一个借口。一个人如果真觉得一件事情很重要

亲子育儿再忙碌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

   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位已成为一个受到的社会问题。不少父亲都说自己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。

   其实,这是一句谎言或者一个借口。一个人如果真觉得一件事情很重要很值得,是一定可以抽出时间来做的。只要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在孩子身上,再忙碌的父亲也可以成为一位好父亲。

   生活不易但孩子的成长也不可逆。正如一位少数民族作家所说,语言下面有语言。在父亲们这句忙碌的借口背后,的确有一些原因让他们放弃陪伴孩子的时光和教育孩子地责任。

   首先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,父亲们感觉压力山大,如果不在工作上多一些投入,可能在社会上难以立足,难以承担养家糊口地责任,更谈不上维护男人的尊严。其次,教育孩子既费时间又极需爱心和耐心,父亲往往觉得在这些方面与妻子相比自愧不如,而没有看到自身的巨大潜能。再其次,育儿需要改变许多旧有观念,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,父亲们常常望而却步。

   还有一条最根本的原因是父亲们对自己在育儿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。不少父亲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养家,只要能给妻儿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就尽到自己地责任了,没有看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陪伴的重要性。实际上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,时光不会倒流,一旦错过了孩子某个成长阶段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。

   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职责。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人天生有两个发展方向,一是亲密性,二是独立性。在培养孩子的亲密性和独立性方面,母亲和父亲分别具有各自的天然优势和特殊职责。并不是说母亲只能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或父亲只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而是两者各自的潜能优势不同,需要有机结合。

   相关调查还发现,不仅男孩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榜样和引领,女孩的成长也往往得益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是一个例子,每当她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,“感谢父亲”几乎成为她的口头禅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,也从来没有缺席一次女儿的家长会,因为他觉得没有比陪伴孩子成长更重要的事。

   忙碌的父亲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好父亲。作为一个有40余年教育经历的研究者,我试着给忙碌的父亲们五条建议。

   多给妻子一些关爱。在家庭关系中,夫妻关系k22,亲子关系第二。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,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。一位来到中国青岛工作的美国妈妈,被青岛市妇联评为k21母亲。她回忆小时候,自己曾经问父亲什么是给她的礼物?父亲沉思良久后说:“永远爱你的母亲。”后来她通过亲身经历明白了,父亲和母亲相爱的确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。

   给孩子做好榜样。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。从父亲身上,孩子会观察男人是什么样的,丈夫是什么样的,父亲是什么样的,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。父亲是孩子关于勇敢的教科书和走向世界的引路人。

   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的父亲陈伯吹是儿童文学作家,却很尊重孩子的科学兴趣,在陈佳洱童年时陪他看科学家的传记电影,还在雷雨天给他做摩擦生电的游戏,使他开始迷上科学探索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的道路。

   陪孩子一起运动。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婴儿从5个月起,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一样。当父亲抱他的时候,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父亲的力量,因为父亲把他举得高,让他四肢伸展。所以,父亲是孩子的体育教练。

   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从7岁就开始随父亲跑步,一直跑到高中毕业,锻炼了她的健康体魄和顽强意志。她回答李红育儿时幽默地说,她是从小跑步跑进国际奥委会的。

   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。有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在不同阶段应有责任分工: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,小学阶段父母地责任各半,中学阶段应以父亲为主。因为孩子上中学后,母亲的影响力开始下降,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。

   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时期,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,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有拓展性的体验机会,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,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
   无论身在何处都把孩子放在心里。工作忙碌的父亲往往加班多出差多,固然会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。但是如果心里有孩子,就可以把父爱带到天涯海角。比如不管身在何处,都与孩子保持联络,或吸引孩子对其所到之地产生探索的兴趣。

   一位女博士回忆她小时候,父亲经常出差。她过10岁生日的时候,父亲从遥远的地方发来祝贺电报。这是她有生以来k22次收到电报,那种惊喜的感觉令她终生难忘。

   只要有心,每一位父亲都能成为好父亲,这不仅是男人的崇高责任,也是男人真正走向成熟和幸福的标志。孙云晓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